公共基礎知識解題技巧之排除法
公共基礎知識這一學科,與其他的公職考試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大的一個區(qū)別就是其他的學科都是以技巧為主,而公共基礎知識卻是一門純知識性的學科。這就造成了復習方法的不同,其他學科,如判斷推理,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題技巧,如“三個等價,三個翻譯”等,再做些題目練習一下就可以了。而公共基礎知識則需要復習大量的知識點,技巧性相對較弱。但是知識浩如煙海,我們考試的時候難免會遇到?jīng)]有復習到的知識點,那怎么辦?難道只能純蒙嗎?也不是,公共基礎知識還是有一些解題技巧的,本文介紹的就是為常用的一種技巧--排除法。
所謂排除法,就是從反面出發(fā),把明顯錯誤的選項篩除,在剩下的選項中進行思考,選出答案,這就大大降低了試題的難度。排除法還可以進行細化,包括排謬法、排異法、排重法等等,下面依次來介紹。
首先,排謬法。顧名思義,“謬”就是“錯”的意思,排謬法即如果選項中有些選項本身說法就是錯誤的,則可直接排除,然后在剩余的本身說法正確的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
例如這一題目: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已經(jīng)制造出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數(shù)量已達數(shù)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 )。
A.物質世界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
B.人類通過實踐將“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
C.物質世界依賴于人類的意識而存在
D.人造物質可以脫離天然物質而存在
依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觀才是科學正確的觀點,因此,凡是強調意識決定物質的唯心的觀點,則可直接用排謬法排除,很明顯,A、C、D都是唯心主義觀點,則答案就是B了(B看不懂也沒關系,因為另外三個不可能是正確的)。
其次,排異法。所謂排異法,即選項本身的表述是正確的,但不符合題意或與題干(關鍵詞)無關,則可排除。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