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yè)單位考試申論熱點:“辦證難”根源探尋
說到辦證,大家想必是一個頭兩個大,舟車勞頓不說,還要面對工作人員愛理不理的態(tài)度,真可謂是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磨難,等證件辦下來整個人也身心俱疲。
近日,河南一孕婦為辦準生證,4個月之內往社區(qū)跑了近20趟,媒體曝光后問題才解決;河北一北漂青年為辦護照,往返老家6次跑了近3000公里;河北老人12歲“生”了兒子,戶籍錯誤16年未獲改正,一年跑四五趟未果……
另外,中央電視臺11日《焦點訪談》報道,戶口在河北武邑的小周,目前在北京工作。去年底公司要派他出國,需要辦因私護照,由于在北京繳納社保不足一年,按規(guī)定他必須回戶口所在地辦理。至今,大半年過去了,小周返鄉(xiāng)6次,可護照一直沒有辦下來,每次都被告知需要補充不同的材料,且辦事人員態(tài)度蠻橫。
由于有媒體的介入,小周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河北省公安廳12日晚間通報稱,針對媒體報道的該省武邑縣公安局出入境工作人員態(tài)度粗暴、刁難辦證群眾問題,根據干部管理權限,衡水武邑縣紀委、監(jiān)察局已經對涉事民警和主管領導分別予以黨紀、政紀處分。河北省公安廳廳長董仚生表示,此事件的發(fā)生不是偶然的,暴露出基層公安機關特別是窗口單位的一些民警,群眾觀念淡漠,特權思想濃厚,工作作風粗暴,能力素質低下。省公安廳紀檢、督察部門將要對窗口單位服務情況開展專項檢查督察,明察暗訪,嚴肅整飭紀律作風,提升隊伍能力素質,堅決避免再次發(fā)生類似問題。
我們看到,但凡媒體曝光此類事情,大都能夠得到及時處理。但也需要看到,依靠媒體當“救火隊員”來解決,既不正常也不可能。媒體作為社會的瞭望者,進行監(jiān)督報道是職責所系,因為媒體的傳播影響力深遠,也確實能夠有效地幫助民眾解決一些問題。
但媒體畢竟不是萬能的,資源也是極其有限的,“媒體曝”只能解決個案。即便是個案,媒體曝光后也需要基層政府去落實,依靠他們解決問題無異于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某種程度上說,如今頻頻出現的辦證難問題,恰恰說明一些地方政府官僚作風深重,就三亞吉陽鎮(zhèn)發(fā)生的辦證難而言,所謂“村規(guī)”只不過是不作為、作風懶散的借口而已。
而要想徹底解決辦證難問題,不再讓媒體充當“救火隊員”角色,不再讓民眾為辦證難苦惱躊躇,亟需深入治理地方政府的“庸懶散貪”作風,根除官僚作風,同時,完善辦證政策、流程,依靠制度力量規(guī)范權力運行,使權力在充分的監(jiān)督之下行使,而對于辦證中的“庸懶散”或故意刁難的行為,應該“零容忍”,嚴厲追究責任。
或許很多辦過證件的人都有這么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公職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能夠有所轉變,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辦證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滿照人間。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