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事業(yè)單位考試筆試每日一練(3.23)
一、判斷題
1、指示是黨的機關使用的公文種類,只適用于黨的機關。( )
A. 正確 B. 錯誤
2、批復附有一定批示性質,且批復的使用面大于批示的使用面。( )
A. 正確 B. 錯誤
二、單選題
3、申請宣告死亡的第一順序利害關系人是( )
A、父母 B、配偶 C.子女 D.兄弟姐妹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 )的行為準則
A、經(jīng)濟活動 B、社會活動 C、民事活動 D、公益活動
三、多選題
5、以下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的是( )
A.在報紙上刊登某市公眾人物的丑化漫畫
B.在未征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把某明星的肖像刊登到廣告中
C.印仇家的不雅照片并到處散發(fā)
D.將某公眾人物的肖像放到報紙的頭版上
答案解析
1、【答案】B
【考點】公文
【解析】指示是黨政領導機關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闡明工作活動要點及要求、步驟和方法時所使用的一種具有指導原則的下行公文。指示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政策性,可以使某項重要事項、工作能順利進行起著決定性作用。故本題說法錯誤。
2、【答案】B
【考點】公文
【解析】批復是上級機關答復下屬單位“請示”事項所用的公文。批示是上級領導機關用于轉發(fā)或批轉下級機關的工作報告、建議時所使用的應用文體。批示與批復不能混用。批示雖具批復作用,但其發(fā)送對象較廣泛,一般要帶附件。 故本題說法錯誤。
3、【答案】B
【考點】法律
【解析】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5條的規(guī)定,申請宣告死亡的利害關系人的順序是: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四)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
申請撤銷死亡宣告不受上列順序限制。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4、【答案】C
【考點】法律
【解析】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準則,是體現(xiàn)民法精神、指導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具有如下意義: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準則。民法的基本原則,蘊含著民法調控社會生活所欲實現(xiàn)的目標,所欲達致的理想,是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征的集中反映,集中體現(xiàn)了民法區(qū)別于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經(jīng)濟法的特征。它貫穿于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制度和規(guī)范的基礎。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民事主體所進行的各項民事活動,不僅要遵循具體的民法規(guī)范,還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在現(xiàn)行法上對于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欠缺相應的民法規(guī)范進行調整時,民事主體應 依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進行民事活動。
3.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jù)。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對民事法律、法規(guī)進行解釋的基本依據(jù)。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須對所應適用的法律條文進行解釋,以闡明法律規(guī)范的含義,確定特定法律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時,如有兩種相反的含義,應采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含義。無論采用何種解釋方法,其解釋結果均不能違反民法基本原則。如果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在現(xiàn)行法上未能獲得據(jù)以作出裁判的依據(jù),這就表明在現(xiàn)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時,法院應依據(jù)民法的基本原則來進行法律漏洞的補充。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解釋、研究民法的出發(fā)點。學者在對民法進行解釋、研究時,應以民法的基本原則作為出發(fā)點,無論何種學說,違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不是妥當?shù)膶W說。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5、【答案】ABC
【考點】法律
【解析】肖像權,是指人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現(xiàn)、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權利,就是人所享有的對自己的肖像上所體現(xiàn)的人格利益為內容的一種人格權。肖像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未經(jīng)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侮辱其肖像。警方有權保留使用權。如果受害者的肖像被擅自使用,可先協(xié)商,如拒不撤銷者,可依法進行起訴,申請司法保護,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guī)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jīng)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jīng)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jīng)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yè)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于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chǎn)損害為要件。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侵犯肖像權也作出一些相應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guī)定:以贏利為目的,未經(jīng)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8] 除此之外,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于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BC。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