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內(nèi)蒙古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基:元朝基本情況梳理
2012年6月,位于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的元上都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將持續(xù)時間只有短短九十余年的元朝又帶入人們的視線。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帝國,也是我國領(lǐng)域范圍達到最大的時期,同時,元朝的科技、文化也有較大發(fā)展。出于種種原因,元朝的歷史并不受重視,但鑒于元上都成為世界遺產(chǎn)的時政常識,元朝相比其他朝代而言更容易進入命題者的視野。本文將對元朝的基本情況進行梳理,供考生備考使用。
一、元朝的基本概況
1.前期:1206年,鐵木真斡難河源上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
2.持續(xù)時間:1271-1368年
3.定都:1263年,忽必烈定都上都,1272年定都燕京,稱大都
二、政治制度
1.中央
(1)改隋唐以來的三省六部制,設中書省一省管轄事務
(2)宣政院:統(tǒng)領(lǐng)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
(3)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
2.地方:設行省,或省,開省級行政制度之先河;行省下設道、路、府、州等
3.等級制度:元朝是我國封建各朝代中唯一一個非常明確的將人民劃分等級進行統(tǒng)治的時期,這種不平等、殘暴的政策也是其不足百年而亡的重要原因。
元朝將人民分為四等:蒙古人名列第一等;最早被蒙古政府的地區(qū)和部族屬于色目人,名列第二等;淮河以北的漢、契丹等族稱漢人,為第三等;最后被征服的原南宋境內(nèi)各族稱南人,為第四等。等級越高,享有的特權(quán)越多,甚至可以隨意殺害“下等人”。
4.對外:元朝對外國文化相對比較包容,準許歐洲人在國內(nèi)做官、通婚。意大利歷險家馬可·波羅于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來到中國,并擔任官職。
二、元曲
1.概況: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采北曲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但元雜劇成就超過散曲,常以“元曲”單指雜劇。
2.三要素:唱(唱詞)、科(動作)、白(對白)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