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甘肅選調生考試:申論如何備考
甘肅華圖教育提醒各位考生:甘肅選調生考試的報名時間即將來臨,現(xiàn)在小編將甘肅華圖教育整理的相關考點知識分享給大家。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甘肅人事信息網( (http://gs.huatu.com/)
中國古代醫(yī)學當中提倡“望、聞、問、切”,其實,在申論的授課過程當中也是如此;
望,指觀氣色;整個授課過程必不可少的兩個主體是老師與學生,與其說是老師在授課,我更愿意用“交流”這個詞語,申論本身無學科或專業(yè)限制,無論你是學什么、有什么樣的經歷,做過什么,只要符合考試要求,就可以參加,這就論證了“教學相長”的說法;教師作為課程的參與者和設計者,應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即“望”其實就是望與被望的統(tǒng)一體,尤其是要注重與學生的眼神交流;眼神與眼神的交換不僅是知識的傳遞過程,更是心與心之間的真誠對話,作為老師不僅要做到將心比心,更要做到以心換心,方能得到認可。
聞,指聽聲息;人需要呼吸,而聲息的強于弱、快于慢都往往能反應出每個人的身體狀態(tài),以及對整個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那么,在課堂上,老師的聲息無疑是其授課狀態(tài)的重要表現(xiàn),新老師可能呼吸比較急促,因為還不夠熟練,如果聲息控制的不好,不但會影響說話的頻率,還會擾亂說話思路,甚至會影響授課質量;要學會控制好聲息,也就是要求我們做到在授課時要注意發(fā)聲的“抑揚頓挫”,但是,在此之前,還得學會慢,再慢,之后才能快起來。
問,指詢問癥狀;學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決困惑的過程;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所以,許多學員面對申論的時候,是帶著疑問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授課的過程當中要先學會換位思考,這種換位可能是多元換位,這也就涉及到了所有學科必須面對的一個永恒的命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此外,作為師者,往往解決的是普遍性問題,但我們還必須關注學生自身的問題,每個個體具有特殊性,只有堅持將把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才能解答更多疑惑,升華自我,實現(xiàn)價值。
切,指摸脈象;在申論當中“切”,我個人更愿意把它理解為“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古人云,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摸清規(guī)律,按照規(guī)律辦事,才能做到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申論,作為一門考試科目,命題人其實就已經賦予了它特殊的使命,自然也有其規(guī)律可循;在為學員探究規(guī)律的同時,其實也就是把握申論脈象的過程,只有摸清脈象,才能診斷出病情,然后對癥下藥,同樣,只有探究好了一個科目的“規(guī)律”,才能解決好“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一宏大的命題。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