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考試行測備考:國考邏輯判斷翻譯推理解析
咨詢電話:0351-2712669 2712679 2717333
山西華圖各地市聯(lián)系方式 >>> 推薦:網(wǎng)上報班支付流程詳解 >>>
在2016年的國家公務(wù)員考試邏輯判斷的10題里面,翻譯推理就占了3題。和2015年國家公務(wù)員考試相比,邏輯判斷更加回歸傳統(tǒng),除了基本的占大頭的論證外,增加最多的也就是翻譯推理,翻譯推理更加考察人的邏輯思維,更能體現(xiàn)邏輯的本質(zhì),所以2016年國考增加了對翻譯推理的考察也在情理之中了。
下面來對國考三道翻譯推理做一個簡要的解析。
105.記者采訪時的提問要具體、簡潔明了,切忌空泛、籠統(tǒng)、不著邊際!恫稍L技巧》一書中尖銳地剖析了“您感覺如何”等問題的弊端,認為這些提問實際上在信息獲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訪對象沒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yīng)付。
由此可以推出:
A記者采訪時的提問如果具體、簡潔明了,就不會給采訪對象帶來回答的困難
B采訪對象如果沒法回答提問,說明他沒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yīng)付
C采訪對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yīng)付,才能回答“您感覺如何”等問題的提問
D諸如“您感覺如何”這樣的問題,只能使采訪對象抓不住問題的要點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答案:C
考點:翻譯推理
解析:本題作為翻譯推理的開篇難度比較大,關(guān)聯(lián)詞是:除非,我們更加熟悉的是除非……否則不……,翻譯為后推前的形式,那么原來的題干中除非是放在后面的,要把它放到前面去,即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yīng)付,否則會使得采訪對象無法回答。是否一推一形式,即:回答→含混不清。這是題干的翻譯。
接下來依次解釋選項,A選項:¬含混→回答,跟題干是不一樣的,A選項錯誤
B選項:¬回答→¬含混不清,否定前件無法得出確定情況,排除。
C選項:回答→含混不清。符合題干
D選項:說的是采訪對象抓不住要點。偷換概念。
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
107.某大型晚會的導(dǎo)演組在對節(jié)目進行終審時,有六個節(jié)目尚未確定是否通過,這六個節(jié)目分別是歌曲A、歌曲B、相聲C、相聲D、舞蹈E和魔術(shù)F。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導(dǎo)演組確定了如下方案:
(1)歌曲A和歌曲B至少要上一個;
(2)如果相聲C不能通過或相聲D不能通過,則歌曲A也不能通過;
(3)如果相聲C不能通過,那么魔術(shù)F也不能通過;
(4)只有舞蹈E通過,歌曲B才能通過。
導(dǎo)演組最終確定舞蹈E不能通過。
由此可以推出:
A無法確定魔術(shù)F是否能通過
B歌曲A不能通過
C無法確定兩個相聲節(jié)目是否能通過
D歌曲B能通過
答案:A
考點:翻譯推理
解析:本題看到邏輯連接詞如果那么,至少等,可以確定是翻譯推理的題目。第一步是翻譯題干,(1)A∨B。(2)¬C∨¬D→¬A。(3)¬C→¬F。(4)B→E,F(xiàn)在確定的是E不能通過,也就是事實信息是¬E。
(1)可以寫成¬B→A。連鎖可以得到¬E→¬B→A→C∧D。相聲節(jié)目是C和D。C和D都能通過,A可以通過,B不能通過,只能選擇A選項,因為題干中的¬C→¬F,現(xiàn)在是已經(jīng)C可以通過,否定前件得不出確定情況。所以選的是A。
108.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說: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說:丙去我就不去;丙說:無論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說: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項推論可能是正確的?
A乙、丙兩個人去了
B甲一個人去了
C甲、丙、丁三個人去了
D四個人都去了
答案:C
考點:翻譯推理
解析:第一步翻譯題干,把每個人話都翻譯:
甲:乙→甲。
乙:丙→¬乙。
丙:丙。
丁:甲∨乙
問法是可能正確的。也就是說由可能有多種情況。
第二步對比選項。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只能是選項代題干看看有沒有矛盾。從題干可知。丙→¬乙→甲,也就是說甲,丙一定去,乙一定不去,丁去不去不知道。對比ABCD選項,只能選C。
更多招考信息,歡迎關(guān)注山西人事考試網(wǎng)或山西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