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17.08.24)(2)
【參考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生物常識。
A項錯誤,人體唾液主要是由唾液腺所分泌,而非舌頭分泌。
B項正確,骨骼肌是由具有收縮能力的肌細胞所組成,人的身體活動和參與體育活動,都是由骨骼肌的收縮所完成,這直接影響人體的力量和耐力,是人體內(nèi)易于疲勞的肌肉。
C項錯誤,人體內(nèi)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部分,其長度大約在5-6米,而大腸的長度大約在1.5米左右,小腸要比大腸長。
D項錯誤,當心房收縮時測得的血壓是高壓,因為心室收縮時,血液將從心室流入動脈,此時血液對血管內(nèi)壁的壓力最高,形成收縮壓,即高壓。
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科技常識。
A項錯誤,1962年11月1日,前蘇聯(lián)發(fā)射“火星1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1億公里時與地面失去聯(lián)系,從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人類火星探測的開端。
B項錯誤,“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xiàn)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由此可知此階段仍處于探索階段。
C項正確,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fā)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哥倫比亞”號是美國史上第一架正式服役的航天飛機,它是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設備的航天飛機,這也標志人類對于宇宙空間的認識,開始從探索階段進入開發(fā)利用階段。
D項錯誤,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這是我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它的主要用途是進行衛(wèi)星技術試驗及一些探測,此時還未達到對于宇宙空間探索的開發(fā)利用階段。
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A項正確,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該典故是周公在其兒子伯禽前往魯國就任時所講,主要是說自己治理周朝的心得,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告誡其兒子也要禮賢下士。
B項正確,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該典故講的是魏公子信陵君為看門人侯生駕車并前去拜訪侯生朋友屠夫朱亥的故事,體現(xiàn)出信陵君禮賢下士。
C項正確,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如燕,昭王擁彗先驅(qū),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該典故講的是齊國人鄒衍到魏國時燕昭王拿著掃帚清除道路為他作先導,并請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學習,還曾為他修建碣石宮,親自去拜他為老師,體現(xiàn)出燕昭王禮賢下士。
D項錯誤,出自南朝?梁?江淹《恨賦》:“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里,閉關卻掃,塞門不仕。”該典故講的并非是禮賢下士,而是東漢辭賦家馮衍晚年受排擠,閉門不出,不和外界往來。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A項正確,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B項錯誤,出自唐代詩人元稹《菊花》。
C項正確,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望月懷遠》。
D項正確,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了文學常識。
A項正確,《齊名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為中國杰出農(nóng)學家賈思勰所著,是世界農(nóng)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nóng)書。
B項錯誤,《山海經(jīng)》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zhàn)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地理學專著指的是《水經(jīng)注》,其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C項正確,《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由內(nèi)閣首輔解縉編修,書中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大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D項正確,《爾雅》,我國古代第一部詞典,書中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詞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故正確答案為B。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