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5事業(yè)單位每日一練:公共基礎知識(2)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簡政放權。資源配置的手段有市場和宏觀調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要“激活力”,讓市場主體真正放開手腳,政府要堅持簡政放權,增強企業(yè)內生動力,要“補短板”,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政府要加強社會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質量。②政府是宏觀主體,不能參于實體經濟的經營,說法錯誤;④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應立足國內需求而不是外需,說法錯誤。
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項。
2.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開放型經濟。中國企業(yè)在歐洲扎根,“中國設計、歐洲制造”的合作模式,說明中國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的方式,推動企業(yè)向高技術、大品牌、高效率的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的新優(yōu)勢,使企業(yè)依靠以技術和品牌來提升國際競爭力。A項,利用外資的綜合優(yōu)勢,屬于“引進來”的方面,不符合題意;B項,著力培育開放型新經濟的競爭優(yōu)勢,“封閉型經濟”說法錯誤;C項,正在逐步轉變經濟發(fā)展的方式,推進結構化升級,但是還沒有完全實現,說法過于絕對。
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項。
3.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市場經濟的缺點。
A項,滯后性,是指市場調節(jié)是一種事后調節(jié),當人們爭相為追求市場上的高價而生產某一產品時,該商品的需求可能已飽和,而生產者卻還在繼續(xù)生產,到了滯銷引起價格下跌時,才恍然大悟,此時即使轉產,也已造成產品積壓,不得不賤賣,蒙受巨大損失。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B項,盲目性,是指在不了解實際情況的狀態(tài)下導致自己利益受損,典型的“損己不利人”。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C項,自發(fā)性,是指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別人利益,就是“損人利己”的行為,本題一些外賣黑作坊就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顧食品安全,故符合題意,當選;
D項,法治性是其優(yōu)點,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體現了市場運轉的有序性,但本題說的是市場經濟的缺點,故排除。
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項。
4.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政府職能。針對無良商家的“天價”宰客事件,監(jiān)管部門需要加強對市場的監(jiān)管,積極培育商家合法性經營的理念和意識,做好巡查和政治工作,建立常態(tài)化的工作機制,為創(chuàng)造合法經營的環(huán)境提供條件。①是針對商家提出的,不是監(jiān)管部門應該做的,故排除;④促進旅游產業(yè)的轉型升級不是靠進行強化罰款實現的,說法錯誤。
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項。
5.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黨政專題。我國的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國家公職人員作為人民的公仆,應該拒絕“葛優(yōu)躺”那種的懶、散、庸,要不斷增強公仆意識,盡職盡責,勤政為民,改變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A項,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要不斷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注重改變工作作風的問題,而非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符合題意;B項,強調的是工作態(tài)度方法,與題意不符;D項,本題不涉及如何處理政府和市場、社會之間的關系問題,故排除。
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項。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