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18.9.13)
1.“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讀出別人的好處,看出別人的問題,悟出自己的道理,使學習的成果變?yōu)樽约旱木窦覉@。”下列表述與這句話意義相近的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 只因平生無愧事,方敢死后對青天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A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意思是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故A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B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故B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C項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故C項符合題意,應當選。D項,自己相信自己這一生并沒有做過什么愧對他人的事情,所以死了之后才敢面對閻王。故D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項。
2.隨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我國出現(xiàn)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發(fā)展到頂峰。下面所列各朝代與之施行的政治制度對應錯誤的是( )
A. 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
B. 秦朝——皇帝制度和郡縣制
C. 隋唐——三省六部制
D. 元朝——內閣制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歷史。A項,分封制起于周朝,周初分封制分封的對象為三種人: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系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確立于夏朝,發(fā)展于商朝,完備于周朝。故A項正確,不當選。B項,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創(chuàng)建的用以維護最高封建統(tǒng)治者的尊嚴和權威的一項政治制度?たh制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xiàn),它發(fā)起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再經過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為了秦漢以后的地方政治體制。故B項正確,不當選。C項,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故C項正確,不當選。D項,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機構。西方內閣制起源于18世紀初的英國,由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以后為許多國家采用。元朝并非內閣制,故D項錯誤,當選。故本題正確答案D。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是杜甫聽到叛亂平息時寫下的詩句。這里的“叛亂”是指( )
A. 七國之亂
B. 玄武門之變
C. 安史之亂
D. 靖難之亂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A項七國之亂是發(fā)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杜甫是唐朝人,故不可能聽到叛亂平息,排除。B項玄武門之變發(fā)生與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而杜甫則是在唐玄宗時期,同樣排除。C項安史之亂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fā)動的戰(zhàn)爭,即史上的“安史之亂”。而這首詩選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等地。廣德元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殺,延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平息。故C項當選。D項靖難之亂發(fā)生明成祖朱棣為爭奪帝位發(fā)生的兵變,是在明朝,故D項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C。
4. 最近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jié)目《大國工匠》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fā)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謳歌勞動者是因為( )
A. 杰出的勞動者才是社會歷史創(chuàng)造的主體
B. 勞動者的生產實踐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
C. 勞動者的知識結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優(yōu)化
D. 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分工消失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唯物史觀。A項,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觀點,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實現(xiàn)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所有的勞動者都是社會歷史創(chuàng)造的主體,故A錯誤,排除。B項,勞動者的生產實踐即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和決定力量,故B正確,當選。C項,與題干無關,題干中沒有體現(xiàn)出勞動者的知識結構如何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分工是不會消失,故D錯誤,排除。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項。
5.駕駛員汪某收到一張來自交警的特殊違法停車告知單,沒有扣分和罰款,只有一句溫馨提示:“前面有停車場,下次注意。”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口頭警告不是執(zhí)法行為
B. 交警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自由裁量權
C. 交通執(zhí)法的初衷是為了確保道路通行的順暢高效
D. 對于情節(jié)輕微的違法行為,交警可以給予現(xiàn)場糾正或事后提醒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內容。A項,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對于情節(jié)輕微的、未影響通行的,指出違法行為,給予口頭警告后放行?梢,口頭警告本身也是一種執(zhí)法行為,故A錯誤,當選。B項,交管部門行使行政處罰時擁有自由裁量權,故B正確,排除。C項,法律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約定的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交通執(zhí)法的初衷,是為了確保道路通行的順暢高效,故C正確,排除。D項,針對外地車首次、輕微違章行為,現(xiàn)場執(zhí)勤民警一般只給予現(xiàn)場糾正或事后提醒,故D正確,排除。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項。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