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yè)單位招聘網(wǎng)】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19.12.17)
1. 俗話說“繡花要得手綿巧,打鐵還須自身硬”,下列與該俗語哲學道理相同的是()
A. 身正不怕影子斜
B.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C. 水大漫不過船
D. 有理不在聲高
【答案】B
【解析】“繡花要得手綿巧,打鐵還須自身硬”意思是說繡花要繡得好看,手必須要靈活靈巧;要打出堅固耐用的鐵器,鐵匠必須“自身硬”,有打鐵的實力,強調(diào)內(nèi)因的重要性。“身正不怕影子斜”通常用來比喻只要為人做事走得正、行得端,就沒有什么可怕的,體現(xiàn)的是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的辯證關(guān)系原理。“修行靠個人”強調(diào)了內(nèi)因的重要性,與題干相對應。“水大漫不過船”,體現(xiàn)的是物質(zhì)世界的客觀規(guī)律。“有理不在聲高”意指在爭論中,關(guān)鍵看說得在不在理,而不在于嗓門大小,體現(xiàn)的是真理的客觀性原理。因此,選擇B選項。
2. 作家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學者周國平則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從哲學角度看,兩個觀點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 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認識過程
B.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
C. 人們的認識結(jié)果是由客體對主體的作用決定的
D. 意識對于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
【答案】D
【解析】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能動的,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反映各不相同。蕭伯納和周國平對同一事情的看法截然相反,說明每個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都帶有自己的主觀色彩,體現(xiàn)了意識對客觀對于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主動地、有選擇的。因此,選擇D選項。
3.下列對哲學家及其思想的認定不正確的是()
A. 老子早于莊子,莊子早于韓非子
B. 亞里士多德師從柏拉圖,柏拉圖師從蘇格拉底
C. 毛澤東的實踐觀同于列寧,列寧的實踐觀同于馬克思
D. 尼采的非理性主義源于叔本華,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源于培根
【答案】D
【解析】老子是春秋時期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莊子是戰(zhàn)國中期道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為戰(zhàn)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A項正確。蘇格拉底與其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B項正確。實踐觀在毛澤東思想中占重要地位,是對馬克思、列寧實踐觀的繼承和發(fā)揚。C項正確。尼采的非理性主義源于叔本華,叔本華的唯意志論開創(chuàng)了西方非理性主義的先河。培根是唯物主義者,叔本華的思想并未受培根的影響。D項錯誤。因此,選擇D選項。
4.下列語句與哲學原理對應錯誤的是()
A. 橫切牛羊豎切豬,要省力氣看紋路——辦事要按客觀規(guī)律
B.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受客觀條件限制
C. 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實踐是真理的來源
【答案】C
【解析】切牛羊肉的時候要跟肉的紋理呈90度,肌肉纖維被切斷,口感更好;切豬肉的時候要順著纖維切,口感更好。體現(xiàn)了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我們要尊重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A項正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指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說明了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受客觀因素的制約,要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堅持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fā)。B項正確。“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形容境遇本已十分凄慘,卻又遭劫難的情況。“破屋”遭遇風雨是必然,而遇到“連夜雨”就是偶然;漏船十分艱難地前行是必然性,而“打頭風”是漏船的偶然性,本題體現(xiàn)了聯(lián)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C項錯誤。“登山知天高,臨淵知地厚”體現(xiàn)了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D項正確。因此,選擇C選項。
(編輯:李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