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5.7.28)
2025-07-28 08:20:00 |文章來源:華圖事業(yè)單位|事業(yè)單位考試網(wǎng)
【導讀】華圖事業(yè)單位考試網(wǎng)同步華圖教育發(fā)布: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5.7.28),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事業(yè)單位考試考情政策解讀,點擊領取備考資料,更多事業(yè)單位考試資訊請關注(htshiyedanwei)公眾號,歡迎加入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交流群: 參加刷題、?肌㈩I取備考資料,考編路上不孤單!
一、單選題
1. 被稱為“戲曲三鼎甲”的是:
A.京劇、黃梅戲、評劇
B.京劇、豫劇、越劇
C.京劇、豫劇、黃梅戲
D.京劇、昆曲、黃梅戲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中國戲曲三鼎甲是指:京劇、豫劇、越劇,京劇為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豫劇為中國戲曲三鼎甲“榜眼”,越劇為中國戲曲三鼎甲“探花”。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形成于北方的京劇、發(fā)源于中原的豫劇、發(fā)源于南方的越劇是在劇團數(shù)量,劇種演職人員數(shù)量,劇種覆蓋面積方面是全國300多個劇種中排在前三位的戲曲劇種,被官方和戲迷友人們譽為中國戲曲三鼎甲。
2. “零和”本是一個博弈學概念,是指在博弈過程中一方得到的正是對方失去的,得與失相加是零。近來,某些西方大國在國際關系中秉持“零和”思維,認為國際交往中一方得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吃虧。關于國際關系中的這種“零和”思維,說法不正確的是:
A.強調本國利益優(yōu)先,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B.符合博弈學的規(guī)則,但不利于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
C.對世界經濟危害巨大,已成為全球發(fā)展最突出的問題
D.與經濟全球化趨勢背道而馳,違背互利共贏的時代潮流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時事政治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全球發(fā)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fā)展不平衡,這指的是位于南半球的發(fā)展中國家和北半球的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之間的不平衡問題。“零和”思維對世界經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將其視為全球發(fā)展最突出的問題并不準確,當前全球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更為復雜多樣。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零和”思維認為國際交往中一方得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吃虧,因此強調本國利益優(yōu)先,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A項排除。
B項:“零和”思維符合博弈學中的零和博弈規(guī)則,即一個參與者的收益或損失與其他參與者的損失或收益完全相對應,總和為零。但這種思維不利于構建合作共贏、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B項排除。
D項:“零和”思維與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相悖,全球化要求各國加強合作,實現(xiàn)互利共贏,而不是一方得益另一方吃虧。D項排除。
3. 從歷史傳承看,新時代“楓橋經驗”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與“( )”的治國理念相契合。因此,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必然要求。
A.以和為貴,息訟止訟
B.未雨綢繆,預防在前
C.德主刑輔,明德慎罰
D.重義輕利,義在利前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
第二步,“楓橋經驗”,是指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縣(現(xiàn)諸暨市)楓橋鎮(zhèn)干部群眾創(chuàng)造的“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xiàn)捕人少,治安好”的經驗。
從歷史傳承看,新時代“楓橋經驗”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與“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治國理念、“未雨綢繆、預防在前”的治理理念、“以和為貴、息訴止訟”的司法理念、“重義輕利、義在利前”的文化基因等相契合,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必然要求。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新時代“楓橋經驗”科學內涵: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解決群眾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
4. 汽車后視鏡屬于:
A.凹透鏡
B.凸面鏡
C.凹面鏡
D.凸透鏡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物理化學知識。
第二步,汽車后視鏡主要是凸面鏡,鏡面呈球面狀,具有大小不同的曲率半徑,它的影像比目視小,但視野范圍大,類似相機“廣角鏡”的作用,這種凸面鏡常用做外后視鏡和下后視鏡。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A項:凹透鏡也稱為負球透鏡,鏡片的中間薄,邊緣厚,呈凹形,所以叫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近視眼鏡是凹透鏡。A項排除。
C項:凹面鏡,即凹面的拋物面鏡。平行光照于其上時,通過其反射而聚在鏡面前的焦點上,反射面為凹面,焦點在鏡前,當光源在焦點上,所發(fā)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鏡,會聚鏡。C項排除。
D項:凸透鏡是中央較厚,邊緣較薄的透鏡。凸透鏡分為雙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彎月形)等形式,凸透鏡有會聚光線的作用故又稱會聚透鏡,較厚的凸透鏡則有望遠、會聚等作用,這與透鏡的厚度有關。遠視眼鏡是凸透鏡。D項排除。
15. ( )俗稱“千佛洞”,是中國三大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保存了長達1000多年的古代珍貴壁畫和彩塑藝術品,是世界現(xiàn)存佛教藝術的瑰寶。
A.云岡石窟
B.麥積山石窟
C.龍門石窟
D.敦煌莫高窟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地理知識。
第二步,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的敦煌。它的開鑿從十六國時期至元代,前后延續(xù)約1000年,這在中國石窟中絕無僅有。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中國三大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保存了長達1000多年的古代珍品。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
A項: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A項排除。
B項: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核心景點。麥積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xiàn)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fā)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B項排除。
C項: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C項排除。
二、多選題
6. 下列選項中,能體現(xiàn)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的有:
A.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B.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C.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D.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答案】B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經濟學原理知識。
第二步,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它商品的消費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xù)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換言之,當一個人已經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某種物品時,他再次增加對該物品的消費量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會越來越低。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以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其本質都是邊際效用遞減。BD項正確。
因此,選擇BD選項。
【拓展】
A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體現(xiàn)的是機會成本。A項錯誤。
C項:“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意思是豪門貴族家里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現(xiàn)象,說明社會的基尼系數(shù)較大。C項錯誤。
7. 繼承人應當本著( )的精神,協(xié)商處理繼承問題。
A.互諒互讓
B.和睦團結
C.親情統(tǒng)一
D.來日方長
【答案】A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繼承法知識。
第二步,根據(jù)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條,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xié)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xié)商確定;協(xié)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因此,選擇AB選項。
【拓展】
根據(jù)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yǎng)能力和有扶養(yǎng)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yǎng)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xié)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8.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外的文學成就。下列人物屬于建安七子的有:
A.唐秉
B.孔融
C.崔廣
D.阮瑀
【答案】B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知識。
第二步,“建安七子”是指東漢末漢獻帝建安年間七位著名文人: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 [ruǎn yǔ] 、應玚 [yīng yáng]、劉楨。
由此,選擇BD選項。
三、判斷題
9.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設的不竭源泉。( )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道德知識。
第二步,《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設的不竭源泉。要以禮敬自豪的態(tài)度對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分發(fā)掘文化經典、歷史遺存、文物古跡承載的豐厚道德資源,弘揚古圣先賢、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讓中華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
因此,本題正確。
【拓展】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為了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制定。由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10月印發(fā)實施。
10. 對“實事求是”做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并把它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是鄧小平。( )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毛澤東思想概述知識。
第二步,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初期,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和《矛盾論》中批判了“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為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確立奠定了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隨后,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務,并將其表述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原則。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對古語“實事求是”作了新的界定和闡釋,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堅持“這種態(tài)度,就是黨性的表現(xiàn),就是理論和實際統(tǒng)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1945年黨的七大確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實事求是既是黨的思想路線,也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成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因此對“實事求是”做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并把它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是毛澤東同志。
因此,本題錯誤。
手機端鏈接:https://m.sydw8.com/2025/0729/527457.html
掃碼關注事業(yè)單位考試公眾號,招考信息搶先看,備考資料送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