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意識的本質與作用
一、意識的起源
(一)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它的產生是一個極其復雜和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fā)展階段:
第一,從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第二,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第三,從動物感覺和心理到人的意識。
(二)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馬克思指出:“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人類特有的生產勞動是意識產生和發(fā)展的決定力量,而生產勞動一開始就是集體、社會的勞動。恩格斯指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勞動在人的意識產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勞動使語言得以產生。語言的產生進一步促進了大腦的發(fā)展。
其次,勞動和語言推動著猿惱變成人腦。語言的產生使大腦能夠用詞來概括各種感覺材料進行抽象思維活動,交流思想,從而推動了意識的發(fā)展。
最后,在勞動和語言的推動下.腦容量日益增大.結構日益復雜,為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勞動使原始人擺脫了動物本能的活動,并不斷增強活動的目的性、預見性,推動著、實現(xiàn)著動物心理向人類意識的轉化。
二、意識的本質
(一)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人腦之所以產生意識,這同人腦高度發(fā)達的組織狀況和復雜的結構有關。
第一,人腦的重量大,腦與身體的比重也大。人腦的絕對量大大超過其他高等動物的腦量。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