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事業(yè)單位申論熱點:在鄱陽湖建閘,讓瀕危動物“適者生存”?
遼寧人事考試_遼寧事業(yè)單位考試_遼寧華圖每天為廣大考生整理遼寧事業(yè)單位行測備考技巧、申論熱點以及面試技巧等相關資料!了解更多遼寧事業(yè)單位考試招考、備考信息,敬請關注遼寧華圖事業(yè)單位頻道(http://ln.huatu.com/sydw/)
相關推薦:2016年遼寧事業(yè)單位招聘用書之歷年真題精析
據(jù)新京報報道,正在籌劃上馬的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遭遇社會質疑。對于該工程是否會影響江豚、白鶴的生存,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紀偉濤近期表示,“就算草不夠吃了,適者生存,白鶴也會捕魚,或者到農民田里去吃玉米、番薯”;對于影響江豚洄游,他表示“2米左右就能游過去”。
鄱陽湖建閘,旨在為解決鄱陽湖區(qū)枯水期持續(xù)時間延長的問題,若從灌溉、供水等水利的需要看,鄱陽湖建閘確有其合理性,但作為一個重大水利工程,生態(tài)影響更是其不可忽視的考量。
那么,鄱陽湖建閘是否真如當?shù)毓賳T所言的那么樂觀呢?
當?shù)毓賳T提出了“適者生存”概念。且不說作為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近代以來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即便達爾文所說的“適者生存”,也是建立在漫長的生物進化史之上的,也就是說,要有規(guī)模較大的種群,經(jīng)歷很長的時間。
要知道,白鶴全球不足4000只,長江江豚不足千頭,且這個數(shù)量在以超過百分之六的速率下降。作為兩個瀕臨滅絕的物種,如果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劇烈改變,可能種群中有少數(shù)能適應新環(huán)境繼續(xù)生存下來,但更多的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這意味著,所謂的“適者生存”,最好的結果,不過是將白鶴、江豚向滅絕路上再推上一把而已。這樣的“適者生存”,未免太殘酷。事實上,近年來不斷滅絕的地球物種,就是這種“適者生存”的犧牲品。
更不要說,當?shù)毓賳T所說的“適者生存”依據(jù),基本都建立在憑空想象之上,毫無科學調查和論證。如白鶴沒有吃的,會捕魚,會吃農民田里的玉米、番薯;江豚可從他們設計好的水閘游過去……從中,我們看不到對于自然的敬畏,而是不負責任的想當然,好像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運行都在這些官員的掌控安排之下。
鄱陽湖建閘風波,不禁讓人想起上世紀60年代發(fā)生在美國的一件事。
當時,為解決當?shù)啬茉次C,田納西河上開始修建大壩。但在大壩修建七年后,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田納西河里有種瀕危魚類蝸牛鏢,大壩將極大地威脅其生存。在環(huán)保組織不折不撓的努力下,最終法院裁定,已投入一億美元的大壩停建廢棄。
小小的蝸牛鏢,比起我們的江豚、白鶴,恐怕還未必“珍稀”。但美國人卻在經(jīng)濟利益與生態(tài)價值沖突時選擇后者,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警醒和深思嗎?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