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新事業(yè)單位《行測》模擬測試卷(19)
27.D【解析】從對聯不難看出,它強調在“忙”的過程中要“偷閑”,在“苦”的過程中要“作樂”,即要將工作和娛樂結合起來,應選D,A項并不是這副對聯的落腳點,所以不選,B、C雖與題干有聯系,但不如D貼切,所以也不選。
28.C【解析】題干主要指出的是傳統(tǒng)的司法程序由于受到傳統(tǒng)思想影響.而對公民權利造成傷害,并且這種傷害缺少必要的保障和彌補機制。A只是造成執(zhí)法侵權的原因,不能選,B、D則只是通過題干而推導出來的結論,并不是題干所要表達的意思,也不能選。
29.D【解析】題干既強調了夏天早餐吃冷飲的弊處,又指出了合理的早餐內容,所以綜合來說,應該選D;A、B、C的內容都太過片面。
30.B【解析】此題屬于比較容易的題目,從文意可以判斷,在能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不宜搞“光彩工程”。A不能選,因為文意只是說在當前缺電的情況下,不能搞“光彩工程”,至于以后能源不緊張的時候,“光彩工程”是否有益,材料根本就沒有涉及,大前提一定要搞清楚,所以A項是錯誤的。C、D兩項所犯錯誤是相同的,因為上海的情況只是材料中用來說明觀點的一個例子,而不是材料的主旨,因此答案應是B。
31.D【解析】“可燃冰可能成為石油等傳統(tǒng)能源的替代品,成為未來世界的主要能源”,可見,文中只說明了可能,沒有說肯定是。
32.D【解析】此題采用排除法。根據題意,提到了“大師”帶給社會的意義,但并不包含沒有大師社會就不可能進步的意思,故排除A,由此,也很容易排除B項。根據“但人為的學科分割,根本不可能產生‘大師’只能產生各科‘專家’”可知,C項錯誤,D項符合題意,故選D。
33.D【解析】此題關鍵在于理解作者認為的話,作者從客觀的角度對事實進行了分析,并沒有發(fā)表誰對誰錯的見解,因此A項錯誤。作者對于媒體是否應過多批評并無表態(tài),故排除B項。根據最后一句話,香港的標準是否與內地情形相符是見仁見智的,可知C項錯誤。只有D項正確理解了作者的觀點。
34.D【解析】注意題干要求,選出符合這段話表達的主要觀點的選項。從題干中“通過……通過……使……有……,”句式和內容可知,這段話強調的是目的,即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在人性、人格等方面的提升,故正確答案為D。
35.B【解析】B項概括最為準確、全面,A、C、D三項都比較片面,故正確答案為B。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