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事業(yè)單位考試申論熱點|市場風起云涌
內蒙古人事考試信息網(wǎng)消息:內蒙古人事考試信息網(wǎng)第一時間發(fā)布內蒙古各類公考信息與備考資料,請隨時關注,華圖溫馨提示廣大考生提前進入備考期 ,同時誠邀您關注內蒙古華圖官方微信:nmghuatu。
近日,面對風起云涌的股市,不僅證監(jiān)會于4日上午召集21家證券公司商量對策,提出了共同籌集資金1200億元投資藍籌股ETF、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額基礎上,證券公司自營股票盤不減持,并擇機增持等方面的措施,而且國務院也于4日下午召集一行三會、財政部、國資委及主要央企負責人參加的會議,商討金融市場應對之策,并決定暫停滬深兩市28家新股暫緩發(fā)行。與此同時,公募、私募基金以及主板、創(chuàng)業(yè)板的上市企業(yè),也都紛紛表態(tài),積極配合、全力救市。救市,已成為當前市場最為重要、也最為緊迫的一項工作。
改革中的問題只能用改革的方法解決
譚浩俊
從純粹的政策性救市到口號式救市,再到暫停新股發(fā)行和拿出真金白銀來救市,決策層和管理層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
從預防風險的角度出發(fā),采取超常規(guī)的救市措施,是必須的,也是符合當前市場實際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只能用改革的辦法才能解決。
證券市場更是如此,且不說證券業(yè)本身就是改革的產物,僅就證券市場成立二十多年來所發(fā)生的一切,也足以說明改革對證券市場發(fā)展的重要。
雖然眼下遇到了一些問題,引發(fā)了一些矛盾,但是,它決不是改革帶來的不良后果,更不是改革錯了。相反,是改革沒有到位、改革還缺乏經驗、改革過程中對矛盾和問題的分析預測還存在差異的體現(xiàn)。譬如推出做空機制后,沒有同步推出平準基金,又如加快新股速度后,沒有建立有效的新股爆炒約束機制等。如果相關的配套措施和監(jiān)督約束機制能夠同步推進,中國股市就不可能出現(xiàn)目前這樣的問題。
有人把此次股市出現(xiàn)的問題,推到了證監(jiān)會身上,甚至直指肖鋼主席?陀^地講,最主要的責任并不在證監(jiān)會和肖鋼主席,而在廣大投資者本身。面對股市的快速上漲,絕大多數(shù)投資者的貪婪心理都沖向極限。也正是因為抓住了投資者的貪婪,場外配資公司才大有市場,各種高杠桿才有牟利的空間。而股市有風險,高杠桿更有風險的道理,投資者也不是不懂,皆是因為太過貪婪而無視風險了。也正是因為貪婪之心被無限放大,以至于對監(jiān)管部門打擊場外配資、約束高杠桿也心生不滿,甚至將此輪股市暴跌的責任推向清查場外配資和整頓高杠桿。
牛市需要什么?需要堅定的改革態(tài)度、良好的改革環(huán)境、先進的改革理念、正確的改革思路。就證監(jiān)會目前的各種做法來看,態(tài)度應當沒有任何問題,環(huán)境則需要進一步改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思路必須作調整。但不管怎樣,改革的目標不能變,改革的方向不能改,堅持改革的信心不能動搖。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明確了必須推動資本市場改革,李克強總理面對目前的股市現(xiàn)狀,也明確指出,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也就是說,所有的一切,都必須緊隨未來發(fā)展,而不僅僅只是眼前需要。改革是最大紅利,證券市場一樣需要通過改革來創(chuàng)造紅利、釋放紅利、集聚紅利。
從此次決策層和管理層采取的救市措施來看,不是被動救市,而引入了許多改革元素,譬如設立平準基金的問題,實質就是證券市場改革、避免股市大起大落非常重要的方面。此次股市風暴以后,對管理層來說,也需要更加深入細致地思考,如何在改革過程中把方案設計得更加科學、合理、穩(wěn)健一些,如何引入更多的市場元素,如何制定更加完善的市場規(guī)則,如何加大監(jiān)管力度等。一旦這些方面的工作到位了,市場也就逐步步入健康有序的軌道了。
盡管市場風起云涌,但改革的步伐一點也不能放慢 ,不僅不能,還要進一步加快。
金融混改間接托舉股市錢景
魯寧
剛剛過去的上一周,國內輿論的注意力均集中在股市的連續(xù)暴跌和政府接連出臺的各項救(托)市政策上。它們統(tǒng)一被綁定在按既定方針推進金融混業(yè)改革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框架內,內容包括純民營銀行申辦管理辦法正式頒行,申辦民營銀行由試點轉入常態(tài)化;允許現(xiàn)有商業(yè)銀行在滿足一定條件后持有證券牌照;初始盤子即達3000億元的中國保險投資基金開始運作;國有控股商業(yè)銀行和商業(yè)保險公司員工及管理層持股正式開閘等等。這些金融混改新政如此集中密集地出臺,意味深長。
就此,筆者以國務院上周四批準中國保險投資基金運行為例略作分析:中保投資基金的主要出資方是國有控股的上市保險公司和非上市國有控股保險機構,出資比例占該基金總盤子的80%,剩余的20%則用于吸納社會資本加盟混合。因此,其國有控股的基金特性決定其運行的大格調和高起點:一是作為直投基金,滿足國有金融控股企業(yè)及廣義國有控股企業(yè)因混改產生的市場需求;二是作為母基金廣泛對接國內外各類投資基金,使中保投資基金起到整合各類基金資源,為國家經濟戰(zhàn)略服務的更大功效;三是中保投資基金不僅僅是一個市場化投資平臺,其國有控股所伴生的國家信譽,能使其成為一個新的國家級超級融資平臺及擔保平臺,起到通過其號令“資金諸侯”共同為國家經濟發(fā)展服務的更大功效。
中保投資基金集“國有屬性”和市場屬性于一身的雙重特質,決定了其參與國家經濟建設縱橫捭闔的運作余度。由于體量超大,其參與贏利可期的國家戰(zhàn)略產業(yè)(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的能力遠大于普通的投資基金。
其實,在中保投資基金運作前,各類保險公司的自有資金早已染指國內外投資市場,且斬獲頗豐。既然早就如此,那國家為何不早早組建中保投資基金而非要到今日才允許其掛牌運營呢?這就涉及到市場開放戰(zhàn)略如何實施的國家考量,其背后隱含著不易為常人所察的“國家智慧”。立足于市場生存的投資基金皆有與生俱來的運作風險,先將國有保險公司做大,再將其資產證券化做成超大,然后允許其將保險資產用于各類“單個投資”,從中汲取教訓積累經驗增加抗風險本領,等它們有了投資駕馭能力后,再借助政府的統(tǒng)籌將它們整合起來,與市場各類投資基金作更高層次的投資競爭,如是這般不光勝算更大抗風險能力亦更強,國資與國有控股保險機構整合調動市場投資資源的能力豈不更強。
因此,通過對中保投資基金的一番剖析可以發(fā)現(xiàn),由政府主導的金融混改不是簡單的開放市場,亦不是簡單寄望于提升金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程度,其戰(zhàn)略指向是既要搞活金融市場亦要增強國家對金融命脈的強有力掌控。保險向證券、資管、銀行滲透如是,近期浦發(fā)銀行與交行獲取證券牌照如是,券商控股銀行及券商、銀行、保險的互相控(參)股如是,接下來金融租賃、信托、期貨、基金之間及與券商、銀行、保險之間的交叉經營莫不如是。
循此分析理路,人們當不難體悟,為什么上周五政府一聲號令,21家上市券商發(fā)聯(lián)合公告:承諾至少出資(到位)1200億元設股市平準基金購藍籌ETF穩(wěn)定股市?為什么證監(jiān)全主席肖鋼上周五敢放言“A股市場萬億資金可期。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維護證券市場穩(wěn)定”,其樸素的道理就在于“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