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申論熱點:高考“品德加分” 莫讓公平減分(3)
沈陽五中高三學生家長宣曉紅說,對于一分能壓一萬人的高考來說,“見義勇為”能加十分,這個分值實在不小。關鍵是操作起來要客觀公正透明,不給暗箱操作留有余地。
新華社日前發(fā)表評論認為,高考被視為目前最公平的一項競爭制度,任何涉及公平性的政策調(diào)整都應當慎之又慎。通過高考加分來鼓勵善行義舉,關鍵是要能經(jīng)得起社會監(jiān)督。明晰評價標準和權力界限,才能保證高考公平公正,成為國家選拔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平臺。
對于思想品德突出者加分,北大法學院教授孫東東認為,一定要有客觀評價標準,否則很難判斷考生是否思想品德突出。而對于見義勇為的加分項目,劉海峰認為,應在一定范圍內(nèi)先試行,證明其可行性、客觀性后,再推行至全國范圍。
各個省市中,相關加分規(guī)定劃分最為細致的是四川省,縣級、市級和省級評定的不同見義勇為稱號對應的是不同的加分程度:獲得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授予“見義勇為公民”稱號的考生加10分,獲得市(州)人民政府授予“見義勇為勇士”稱號的考生加15分,獲得省人民政府表彰獎勵的“見義勇為英雄”考生加20分。而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及國家有關部委授予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的考生加10分,應屆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yè)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其他突出事跡者,經(jīng)省錄取領導小組集體研究,可在20分以內(nèi)加分。
在政策照顧的評定范圍上,各省市的規(guī)定也不一致。在對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照顧政策的13個省市中,除了湖北省,各地都明確表示考察的是考生在高中階段的表現(xiàn)。而在鼓勵見義勇為的8個省市中,僅4個省市明確表示考察的是考生在高中階段的表現(xiàn),各地的見義勇為照顧政策都沒有明確表示僅能惠及應屆考生。
對于評定部門的要求,除四川省有一條加分政策允許縣級政府認定之外,大部分省市都明確要求有省級或市級政府相應表彰或認定,西藏、內(nèi)蒙古和寧夏三地則明確要求獲自治區(qū)以上級別或全國政府表彰,甘肅省甚至強調(diào)了要有新聞媒體報道,要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這也就意味著,這些省市的考生申請加分的程序已基本明確。而與之相對的是,陜西、內(nèi)蒙古、海南和河南這四個省市雖然也提出了照顧政策,卻沒有明確相關的評定部門。
實際上,盡管早已有“思想品德突出可加分”的政策,現(xiàn)實中卻很少有學生在此項獲過加分,中學生因見義勇為而獲證書的也少之又少?忌粝虢璐思臃郑暂^困難。
孟慶豐告訴記者,一個見義勇為事跡的認定,要經(jīng)過縣、市、省三級審核,首先是縣級民政、公安等部門的調(diào)查和確認,之后要報市級審核,最終還要報省級復核。省級接到地方的申請材料后,要將此前的調(diào)查程序重新走一遍。要想進行見義勇為行為的造假,難度可想而知。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示的2014年高考照顧對象名單顯示,北京無考生因為思想品德加分,1人因見義勇為加分。北京市教委在其官方微博上稱,由于資格審核嚴格,近十年來北京高考也無考生獲得思想品德加分。據(jù)悉,北京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明確規(guī)定,“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進事跡、對社會有較大影響的應屆畢業(yè)生(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區(qū)、縣級見義勇為榮譽稱號的考生列入此項)”,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向?qū)W校提供檔案,由學校審查錄取。申請加分的審核程序為:中學推薦,市教委核準,市招生考試委員會批準。
據(jù)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介紹,按照規(guī)定,高中時,見義勇為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需受到省級及以上的黨委、政府表彰的,方可加分10分。同時,高考加分名單須經(jīng)學校、市縣、省相關機構的三級審核、三級公示后才能獲得相應加分。
“從2011年至今,浙江沒有考生因為這一項獲得高考加分。”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告訴新華社記者,高考的獎勵類加分,在鼓勵的同時必須保證公平,門檻要高、加分要少,才有公信力。
(編輯:姜芃)